《星期日生活》修物生活誌:在地書院學習生活:
https://ol.mingpao.com/php/cultureleisure3.php?nodeid=1543085753905&subcate=culture&issue=20181125
// 不是看到希望而做,而是做着看到希望。四年光景,對運動員來說,是一屆奧運會或世界盃,更可能是成王敗寇盡地一煲,但對生活書院而言,卻或許只是個開始,談到箇中難忘的人和事,Kith和Eno異口同聲表示,書院發展之快和需求之大,實屬意料之外。本以為生命教育在香港屬小眾理念,怎料幾年下來,活動參與人數每每超乎預期:「書院開辦以來,各界有心人不斷送來各種物資,哪怕我們地點算有點『隔涉』,辦讀書組講《中庸》、《大學》來了六十幾人,連義工名單也累積至八十多人了,原來追求生活意義的大不乏人,只是欠缺平台。就如我們現在的同事,全住在不同地區,沒升職沒『錢』途,仍然流失率甚低,因為這裏滿足到他們對生命的渴求和需要,大家自然走在一起做認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