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推廣 分享自己理想的飲食習慣,是一件很有愛的行為。 萬分之欣賞👍 。
最怕就是聽到 一句問題 “你是否食素的?” 感覺就是將大家的關係 畫出一條界線!
食素者及非食素者 是可以 共存的 。 這樣社會才會和諧。海納百川。
飲食取向是個人選擇,很多事情都要從內心領悟出來的,別人無法強迫,也不需要強迫自己必須跟從 某些飲食方式 而生活。 隨著自己的意願,真心選擇就好了! 什麼破界?什麼堅持? 就是因為你內心強迫自己跟隨某種生活方式而內疚製作出來的破界, 這就是不自然了。
我並不是鼓勵大家,飲食隨意 罔顧自己健康, 我們認識食物來源, 學習如何選擇食物 放入自己口裏, 自己知道自己吃了什麼就足夠了。
再講,每個人身體所需要的 感受的也不同,當你吃一樣東西時候 你感覺舒服,沒有對你造成不良身心反應,大概就是適合你吃的東西! 如果你限制自己的飲食模式,而不斷製造很多自責感反而會精神分裂吧!🙉🙉🙉
打個比喻 食素人士與非食素人士一起共晚餐,食素人士也可以 大方表達自己 食素的意願 亦得接受 非食素者的飲食選擇, 相反亦言 。。。 食肉者又可以 聽聽 素食者的想法。
最怕就是聽到 一句問題 “你是否食素的?” ( 真心避免一些東西還好, 找認同就麻煩了!) 感覺就是將大家的關係 畫出一條界線!
食素者及非食素者 是可以 共存的 。 不同意見的人也可以共存的。 這樣社會才會和諧。海納百川。
香港是一個很幸福的地方,很多人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的國家只剩餘雞仔為你生雞蛋而過活的。另一個角度看蛋奶事情已經不同了。
如果你的國家只剩餘養魚可以過活的、你看事情的角度已經不同了。
這個世界很多地方並沒有那麼完美、那麼美滿、那麼有得選擇!!
不過消費模式、消費行為 可以幫助改變社會的。
我反而覺得 我們可以想想辦法 怎樣鼓勵投資者 投資一些 Social ethical 的項目。從原本冇選擇的國家 變得有選擇。
例如建立一些 Social Ethical 的農場或者工場在偏遠地方~等。。。令到他們不需要過着城市 不習慣的生活,而且在他們土生土長的地方繼續他們的開心愉快簡單生活。
這樣比起單面性的反抗來得有作用? 畢竟大部份國家也是資本主義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