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養生活課程

Macrobiotic Living

飲食滋養身心|面授+線上概念|簡約|美味|功效(10課)

Food with Body and Mind connection Cookery Course

依據為基、實踐探索、以自身反應作調整身心、飲食、生活

2023年6月至9月|食養硏習|舊生限定(1年以上)

面授料理實習|6月3,10,18,24日 2:00pm-6pm(六)

線上食養概念|7月12,26 ; 8月9,23 ;9月6日 9pm-10pm(三晚)

導師|中醫師 李家麟醫師、食養導師 何穎怡(岸本太太)

課程方向

食養硏習|舊生限定

學習內容

食養指食物的營養和滋養作用,針對的是非疾患人群,
研究合理膳食、生活質素及身心健康、食物與身心的聯繫及對應方案。
食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人也可細心體察自己對食物的反應,
找到適合自己的膳食結構與規律。 從而透過飲食探索本質天賦,熱情享受的過每一天。

  • 食養概念、我的屬性
  • 我和家人的食養飲食 (詳情 )

Part A|食養料理實習|岸本太太|葵芳|6月3、10、17、24(日)2pm-6pm|一人一爐|一人食材

食養菜式:日洋料理、東南亞料理 為主
(以參加者狀況調整菜式,課堂前電郵了解狀況、需要、期望 your Tailor-made course)
第一課:TBC 第二課:TBC 第三課:TBC 第四課:TBC

Part B|食養料理實踐|岸本太太|線上|7月12、26;8月9、23;9月6(三)9pm-10pm 

第五課:TBC
第六課:TBC
第七課:TBC
第八課:TBC
第九課:飲食、生活、身心調適 Nourish & Peace
第十課:單對單跟進 one to one following up

*eLearning:課堂料理錄影、錄播片段、筆記

基本資料

實體課名額|10 人 (先到先入)
一人一爐及食材
本地有機蔬菜(菜園農業先鋒田、生活館)
傳統自然發酵醬料(日本及本地醬料)
eLearning重溫課堂內容、料理錄播片段、筆記
導師團隊|食養導師 何穎怡(岸本太太)、輔導心理學家 黃肇朗、中醫師 李家麟、中醫師 陳倩玉
地點|葵芳葵喜街13-29 號永恒工業大廈 (葵芳鐵站 C出口步行 8分鐘) MAP

*歡迎自組課堂|查詢|[email protected]

2023年1月至4月|食養美肌|面授+線上概念

2023年5月至8月|食養料理|面授+線上概念

2023年9月至12月|食養料理|面授+線上概念

『食養生活』再出發。***
間斷有人問會不會再開素人班,答案是大概不會了。就把所有對人體生命的觀察和經驗都放食養課裡面。
比較隨意的系統,從「名詞」引入,每話短短的講解一個與身體生命醫學有關的名詞(或一個短題),
當然大家知道我的特性--說得再短都不會太短--盡量壓縮在15-30分鐘一段。
也歡迎同學把有興趣知道的「名詞」內容告訴我,我會添加進去。
這個模式的好處是大家可按自己的需要選擇來看,不必聽長篇大論,但會從我的內容編排上看到大綱,
即使跳過了沒有興趣的部分,最少知道自己跳過了甚麼。
我的課一定是「解構式」的,不是「資訊性」的,坊間大量書本網頁,不用在下來覆述嘛。
當然也有岸本太太講「食養」偏向與料理有關的部分,
嗯,如果親眼看過親身吃過岸本太太造料理,就知道甚麼叫用實力說話。
李家麟醫師

食養以人為本,食物本身乃至食譜⋯⋯
不僅重要;更可學習食物原型、味道、如何與個人身心配伍⋯⋯
才真正的令你吃得身心滿足健康。
即是説⋯⋯我們先觀察當下或慣性的身體及情緒狀況、能量需要,
然後一歩一歩設計個人餐單及生活模式。
如果一言兩語,告訴你吃什麼合適,或是只看食物特性,其實效果並不長遠的,也埋沒了自已的天性。
因為我們每個人也是獨特的,不同時候也有不同需求。飲食生活及身心也需要因應狀況調整配合。
而學習的過程:學習 - 思考 - 實踐,就能貼地從引導中找到屬於自己飲食方案。
食養導師|何穎怡 (岸本太太 )

Students feedback….What I could…… get through the class

  • 李醫師的講課精闢,深入淺出
  • 岸本太太的食養講你解也具啓發性。
  • 互動更幫助認識課程內容。
f....m..

participant

  • 醫師講課內容豐富、有哲理、有故事、有偏方,令我一聽再聽
  • 岸本太太使我明白從想吃的食物去覺察自己的內心,這是一條有趣又好玩的路,令我發現多些自己,不再麻木地去生活
  • 課題研究容易相生相克可從了解自己
t....r...a..

participant

  • 對五行運作認識了解多了,對自己屬性及本質更認知
  • 有趣但深奧的五行,能應用於生活與關係,很有用
  • 傳統智慧五行讓我知道今天 還找到我的足跡,對干戈的身心調和基礎很有幫助
  • 很喜歡芝麻塩、柿做菜吃很特別。簡單好味
  • 調和食物本質,簡易好用
  • 這個課所學到的須時間沈澱好好發揮
m....i

participant

  • 透過観察自己的身心,以陰陽五行去調和,以食養平調身體
  • 這套飲食系統套在日常生活,生活飲食更簡單有效處理身心問題
w....o

participant

  • 很好的內容
  • 這個食養課的核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框架
n...l..

participant

  • 想睇食品製造
  • 從食物五行身心哲學很吸引,想再多聴…加堂…
  • 感謝教尊獲益良多
w....o

participant

  • 上了一個可了解自己的Course
  • 剩下多練習,嘗試感受食物,多煮食
  • 更認識自己
  • 煮一餐好的給家人,亦嘗試改變彼此關係
  • 感謝兩位導師。
t...e..

participant

  • 想一齊去日本睇食品製造
  • 感謝可參與此班,遇上那麼棒的您們
s...y

participant

  • 感覺非常精彩,慢慢消化
  • 認識覺察自己,學習接納
  • 在多憂慮的環境也學習活在當下
Y...w

participant

「味」對應不同情感

食養陰陽五行、六感、回歸和諧 透過視、味、嗅、聽、觸、心覺六種感官的體驗,讓我們一起回歸和諧,與大自然連繫,信任我們內在的聲音、感受內心喜悅。透過食養飲食生活五味療癒一天一天的累積來調整身心。

五行來自陰陽,陰陽五行並非「實物」,而是一組「認知的濾鏡」,用來觀察和認知世界和自己的方便工具,從人的身體性格到物件的性質、事情的理路都可以此切入,讓我們更易『看見』,見天、見地、見人(包括自己),看得見才有操作修整的基礎。

我們的直覺會帶領我們體驗內在情感,當我們感到退縮的時候我們會尋求一些食物令我們感覺良好;當我們緊張的時候我們會尋求一些食物舒緩我們的神經系統;當我們感到悶悶的時候我們會選取一些令我們興奮的食物刺激我們的腦袋。這些研究可以從食物與渴求的科學研究、東方「五味」對應不同情志、以及自我研究觀察中可以認識及體會更深。

《輔行訣》 :「凡學道輩,欲求永年,先須祛疾。或有見痼,或患時恙、一依五臟補瀉法例,服藥數劑,必使臟氣平和,乃可進修為視之道。不爾,五精不續,真一難守,不入真景也。」

凡事想學道、悟道的人,想活到天年,就必須先把自己的病治好。如果有老毛病沒有治好,或者是偶感小恙、小毛病,就要按照五臟補瀉的法則去調理。  如果不是這樣做,就沒有物質基礎(精是物質基礎),沒有精醞養真神,真神也難以守住。現在,很多人病還沒有治好,就去修道,結果連得走火入魔、誤入歧途。  所以,只有把自己調養成一個健康的人 – 透過調養使自己的臟氣平和、健康,才可以去修內視之道 ~ 「內景反觀」。 「內景道道,唯反觀都能照察之。」 「視」的功課是在先祛疾,使臟氣平和的基礎上再進行修行,才能達到境界。

主辦:Food for Soul 食養生活

引用食養學(Macrobiotics Living)的概念和實踐方䅁,透過食養料理體驗及實踐等共學,一起探索飲食與生活的關係,洞觀身心狀況及其背後意義,並學習與大自然融合、跟自己共處,願以清淨心過生活,從而感到更和諧自在。
Through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Macrobiotics Living, Food for Soul develops co-learning programs to help us preconceive our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and learn to live a more harmonic life.

Student eLearning

Secure Your PIN
As Food for Soul eLearning contains personal information, some of which is limited for access by authorized persons, you are advised to keep your PIN secure and safe from leaking to others. You must not disclose your PIN to others.

ITS Support Email:[email protected]

導師團隊

岸本何穎怡 (Kishimoto Ho WY) 岸本太太

岸本何穎怡 (Kishimoto Ho WY) 岸本太太

食養硏究

  • 修讀企業管理學系。畢業後曾從事航空餐飲企業以及有機食品社企之業務發展。
  • 期後於日本食養協會食養師範科畢業,後遠赴英國進修食養生活,學習從飲食生活認識內在及其背後的深層意義;於香港大學修佛學研究,喜好心理與精神培育。
  • 自2007年實踐「醫食同源」食養飲食,現居日本及香港兩地,閑時参與有關身心健康飲食等社區項目,鼓勵善用天賦創造及實踐自己喜愛的生活。

心善則美、隨心所欲、享受生活。擅長烹調食材原型原味,從廚房探索人與事,通曉以食物連結身心個人發展,引導自身需要的食養與生活。

黃肇朗 Ringo 先生

黃肇朗 Ringo 先生

輔導心理學家

  •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文學士、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心理學碩士課程
  • 以後現代心理治療為主要取向,相信「人不是問題本身,問題本身才是問題」,陪伴來訪者重新看見並以自身的優勢和力量渡過困擾;同時擁有圖式治療之訓練,以協助來訪者處理深層次的心理需要與困擾
  • 曾服務對象包括同性伴侶、成人、青少年及有特殊教育需要之兒童
  • 曾多年於非牟利機構籌辦生命教育及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並參與教育研究工作

有禮淡定、理性與感性並重,他的理性以外、還有發自內心那份真誠的同理心、慈悲心、接受心⋯引導我們如何活在當下,建立快樂的習慣。

陳倩玉 醫師

陳倩玉 醫師

經絡導引 導師

  •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士及理學碩士學位
  • 提倡慢活人生,提倡醫病必須改變生活習慣,思考對待生活態度,也是治療時的一種取態,認為身體內外為一個整體,提倡病人多以傳統導引方式,作八鍛錦或太極鍛鍊,改善身體健康
  • 創辦慢活醫館,現為慢活醫館主診醫師

剛柔並重、年紀輕輕,選擇了慢活!對生活有自己的看法,喜歡研究筋膜、經絡與身體病痛關係及治療手法。引導我們活學活用、療癒自己。

李家麟 醫師

李家麟 醫師

中醫顧問

  • 行醫十餘年,
  • 以「身心性命」四層理解「人」,著力於「醫哲學」的教育,
  • 提倡醫病而又修身、修身而亦明心、明心而後見性、見性而終知命,
  • 醫學不應只停留在『身體』的層次。

敢愛敢恨、善根爆棚、精通古今中外典故、以幽默風趣手法融入生活。對飲食、生活的觸覺細膩敏銳,引導我們Make sense去選擇生活。